天线测试常见问题汇总和解答

2022-07-27 10:34发布

平均增益,最大增益,极化效率是怎么回事?

左右旋分量,轴比,相角是什么东西?

测试距离与精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吞吐量和TRPTIS和测试距离,通路损耗,有什么对应关系?

多探头,单探头,平面近场,球面近场和紧缩场应该怎么选?

带着这些天线研发小伙伴的疑问,我们安排了一次技术专访,专访的对象是天津飞图科技总经理任祥顺。任总从事射频自动化工作已超过20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天线测试专家之一。以下为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记录。

编:感谢任总抽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分享技术上的经验。
任:哪里,跟大家共同探讨一起学习,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也很高兴。

编:可以讲一下天线的平均增益,最大增益,极化效率,方向性还有效率都是什么关系吗?
任:类似的文章有很多,我就不重复那些定义性的说法了。这里面有一个提法要注意,就是平均增益,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车联网天线和穿戴式设备的天线的评估用处比较广。

编:那什么是平均增益?
任:平均增益不是在数学上简单的取平均,而是在天线的三维或者二维辐射方向图上截取某一段或者某一块进行计算得出的增益值的平均。举个例子,比如汽车车顶的导航天线,理想的方向图是主瓣朝向天顶,如果我们设计一款天线,效率很高但是主瓣朝向地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早期我们引入上半球效率和下半球效率去评估,相当于把一个方向图腰斩一分为二,如果上半球增益大那自然上半球效率就高。但是后来又出现了新的要求,比如一些定位用的导航天线的最低仰角(海平面仰角)是10度或者20度,所以我们又需要评估从天顶到海平面仰角20度的这个小半球里面的所有地方的增益的平均值。另外有些地面通讯系统装在车上,我们要求方向图最好是像“柿饼子”,而不是导航天线那种“大馒头”,柿饼子方向图的好处是在地面通讯距离基站远,那么仰角就低,正好增益大,当通讯方向来自于天顶附近,增益就很低了但是不怕,因为这时候已经到基站脚下,有根铁丝都能打电话了对吧。所以对这种方向图,我们要评估海平面到仰角30度左右的平均增益。还有更新的车联网天线,只要求对车子前向进行通讯,就不单要求对一定仰角进行积分运算,还要对方位角进行积分运算得到平均增益才能满足要求,否则单独凭借效率,增益等指标是没有办法完全评估一只天线是否满足使用场景的要求的。

这就是一只天线的一定范围内的平均增益的图。当这个计算范围扩大到整个球面的时候,这个值就是效率的dBi值了。

编:那可以把这种分块的小部分的平均增益当做效率吗?
任:可以这样理解,但是要加一些定语约束,可以把这种分块的小部分的平均增益当做这小块的小部分的效率。

编:那增益和效率就是一回事了?
任:实际上是一回事,但是也要加定语约束,都说简化就都混淆了。可以说球面平均增益与效率一回事。

编:效率的单位不是百分比吗?怎么和dBi是一回事?
任:效率的单位是百分比,描述的是给到天线的能量有多少辐射出去了。这个百分比是可以转换成dBi的,比如50%的效率就是-3dBi,25%的效率就是-6dBi等,都可以转换。而天线辐射效率实际上是这个天线在所有方向上辐射的总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这个辐射总能量要用天线的各个方向上的增益去做加权平均做球面积分计算后才能得出。所以要得到天线的效率,必须测试三维数据。

编:天线各个方向都有增益吗?
任:当然,你可以把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想象成一只豪猪,每一个刺就是一个方向的增益,不同方向的刺长度不一样,增益也不一样,豪猪肚子上的小汗毛也是一个增益,这些增益里面的最大值就是最大增益,一般就简称为这个天线的增益了。

编:好的,大概清楚了,那极化是怎么回事?
任:极化是天线的重要概念,我们不说那些高大上的概念和定义,还是用豪猪作比较,刚才我说豪猪的每一个刺就是一个方向的增益对吧,那么我们选一根刺,在这个刺上从根部到尖部缠绕丝带,这种缠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左旋,一种是右旋,这就是当这个方向的辐射是纯圆极化的时候的两种方式。如果我们将豪猪的刺拍扁,成为类似草叶的东西,那这个可以当做线极化的辐射,那么这个叶面与地面夹角,当这个夹角为0/45/90的时候,可以称作线极化的水平极化,45度极化和垂直极化等。

编:那辐射出来的增益都是这种圆极化和线极化的吗?
任:辐射出来的是能量,增益越高能量越大,我们是对这个能量进行分析,其实辐射出来的都是椭圆极化的波,圆极化是特例,线极化也是特例,具体是什么也是靠天线研发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当然用相应的测试系统也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编:那线极化,圆极化和增益的关系是什么呢?
任:实际上增益是描述某个方向的辐射能力的最主要的参量,我们讨论的都是这个增益的不同分析方式,同一个增益,用线极化方式去分析,就可以得到水平极化增益分量和垂直极化增益分量,用圆极化的方式分析,就有左旋分量和右旋分量。要看具体的使用场景具体分析。比如导航多用圆极化分析,基站多用线极化分析,都是根据场合来决定的。

编:为什么要这么分析?多麻烦啊。
任:这个很有用啊,这个牵扯到一个概念是极化隔离,或者极化效率。就是相同极化的天线摆放才能提供最大的链路增益,如果整个通讯链路中引入了一个交叉极化的天线,那么链路增益会掉下很多。同时,我们在测试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使用一只天线或者一只探头一次得到这个方向上的实际增益,都是通过测量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或者测量左旋分量或者右旋分量后合成计算出的实际增益的。

编:我见过很多天线测试场地,都是用喇叭天线,应该是线极化的吧?没见过用圆极化天线做测试的。
任:是的,你观察的很细,用线极化喇叭有很多好处,结构简单,增益高,频带宽,极化特性好等等。如果是用圆极化天线,首先说宽频带圆极化天线就没法做,比如十倍频程的圆极化还没见到过,另一个就是圆极化的纯度很难宽频带做好,轴比1.5以下就很好了。相比较下线极化的喇叭随便都有15以上的极化纯度,所以测试场一般都用线极化的喇叭做测试。圆极化只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导航接收机的仿真测试等,就必须根据接收机的发射和接收频点进行场地布置。

编:刚才说到轴比,什么是轴比?
任:轴比是描述一个椭圆形状的参数,轨道跟踪的偏心率也是同样概念,这个参数一定,那么椭圆的长相就定了。轴比指的是用一只线极化天线对准一个椭圆极化波,那么随着线极化天线的极化角对准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在转动,一定会看到系统链路增益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就是轴比,这个很好理解,如果发射的确实是一个圆极化波的话,那么无论怎么旋转线极化的接收天线,在网分上看到的链路损耗都是不变的。而如果发射的是线极化波的话,同极化的时候就会增益很好,但是交叉极化就会增益很差,会在网分上看到剧烈的变化,那么这种单一天线旋转出来的测试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就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波的圆极化特性。

这个图就是一只导航天线的典型的线极化的轴比视图。

编:那轴比和左右旋分量的关系是什么?
任:单有轴比是可以计算左右旋分量的差的,但是无法判断是左旋占优还是右旋占优,这个还要到现场具体分析或者用一只已知圆极化特性的天线测试一下就知道了,我一般也懒得去推理,直接测一下就可以知道,然后调整一下软件的设置就好了。可以说轴比好的天线一定圆极化分量高,要么是左旋很高,右旋很低,要么就是右旋很高,左旋很低。同时因为是圆极化特性,这时候的水平和垂直线极化分量基本相等的,你看一下这个图。

上面两个图是前面那个线极化轴比图的不同分量的交叉极化比的显示,上图左边的是左右旋分量的交叉极化比,右边是水平垂直线极化分量的交叉极化比。这个看的很清楚。

编:那左右旋分量的差是轴比,两个分量的和是增益对吗?
任:对了一半,左右旋分量的差叫做圆极化交叉极化比,这个差越大说明圆极化越纯,轴比越小,轴比与左右旋分量之间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加减。但是左右旋分量的和就是增益,这个是对的,同样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分量的和也是增益。

编:如果我做了一个天线,不是圆极化,也不是线极化的,拿出去用有很大问题吗?
任:问题不大但是不建议这样用,用圆极化在线极化场合去用,损失3dB系统增益。线极化的去在卫星通讯的圆极化场合去用,也损失3dB增益,还好。但是碰到逼近极限的场合就需要斤斤计较了,比如接收机部门是在难以提高灵敏度,发射机部门再提高发射功率杂散就超标了,这时候,压力就可能到天馈系统上了。这时候不单要看极化,还要去看相角等特性最终整个通讯系统才能完好运行。

编:什么是相角?这个词第一次听到。
任:相角是椭圆极化波的长轴与地面的夹角,取值范围是0-180度,在不纯圆极化通讯系统里面,相角是一个重要的参量。比如基站天线里面,相角固定在+/-45度。GEO卫星放电视信号那种,线极化的相角固定在0/90度。所有的系统设计,都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用工程语言翻译出来的。就像为什么导航天线要用圆极化,左旋右旋的搞死人,频带还特别窄,这是由导航的应用场景决定的,你雇几个外星人过来搞系统规划也得这么搞对吧。我说咱谈点别的吧,净折腾极化了。

编:那换一个话题,怎么判断一个天线是一个定向天线?
任:这个牵扯到一个概念叫方向性系数,或者简称方向性。简单可以理解成那个豪猪的最大的刺与平均刺长度的差。这个方向性系数无法直接测量出来,只能先测试一个完整的3D数据,计算出球面积分后的平均增益,或者叫效率,与最大的那个值去比。在dB域里就是相减,在功率域里就是除法,我们一般工程上就简单加加减减省事了,比如一个天线效率是50%,就是-3dB,增益是3dB,那么方向性系数就是6dB了,算法很简单。这个判断定向天线也没个标准,有的客户把超过5dB称作定向天线,有的是8,都不一定。关键还是看方向图。

编:相位中心什么指标?该怎么去测试?
任:这玩意很重要,但是用处不广,我所知道的用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高精度导航天线的指标测试,一个是球面近场和柱面近场的原始数据的计算补偿,都比较麻烦。都是实测出来的。客户一般能接触到的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在我们的球面和柱面近场的原始数据处理中已经修正了。描述一个高精度导航天线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相位中心稳定度,一个是相位中心偏移量。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只导航天线后,可以在侧面看到一个贴纸,上面标记好L1和L2频点相对于天线基座的高度,这就是当时研发测试出来的相位中心高度,或者说相位中心(相对于天线基座的)偏移量。实际上,相位中心偏移量,也叫PCO是XYZ三个数字的,只是很多天线是轴对称的,都忽略掉XY的偏移量了。PCV也叫相位中心稳定度是真正判断一个天线是否是零相位天线的指标,只要把这个指标做好,做高精度导航天线才有保证,至于PCO放在哪里都不太重要,接收机软件调整就足够了。

编:这个太专业了,我说点自己感兴趣的,深圳这边的终端天线测试,比如测试手机和路由器的,用的近场测试,这种方式跟远场差距有多大呢?该怎样去评估这个测试距离带来的差距呢?
任:这个别讨论,属于哲学范畴。真正满足远场测试标准的只有2d^2/L,不满足这个的就叫近场,搞个专家评审这是个硬条件,满足这个测试距离的就是远场。但是终端的有源测试没有相位概念,只有幅度,所以没有办法进行矢量积分形成远场方向图,所以,这些有源终端的测试方向图测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这个很重要噢,由于有源终端更多的关心的是TRPTIS,这个类似效率那个测试,在TRPTIS测试中,用多大的一个封闭采样积分下来结果是不变的。所以,在这些有源终端的测试中,包括5G基站天线的有源总辐射功率测试中,测试距离对TRP这个参数不敏感。但是对真正的矢量信号近场测试来说,测试距离要求与天线间隔三倍波长外越近越好。因为距离越远扫描面积越大,时间上不合适的。

编:那现在这么多球面近场多探头测试数据就不准确了吗?
任:我可没说不准确啊。但是我认为这个从绝对意义上是不如单探头准确的,因为多探头的设计引入了额外的探头差异造成的测试误差。这个先天上就比单探头系统有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多探头测试系统带来的快速测试时间的巨大好处使得大家都认可这种测试方式。并且,使用球面近场多探头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设计有源终端天线的,主要参数就是效率和TRPTIS,刚才说过,封闭采样积分结果对距离不敏感。所以虽然近,但是结果也差不多,测试速度飞快飞快,还是挺好用的。

编:那多探头技术用在无源天线上可以提高速度并保证准确度吗?
任:当然可以提高速度,比如很多基站天线厂家都使用多探头测试场作为室内远场测试的重要补充。但是我个人观点,多探头的准确度是不如传统远场的,虽然我们自己也有传统远场和多探头测试系统在销售,也比较过市场上类似的测试场地,从重复性和绝对准确性两方面分析来说,重复性都很好,甚至多探头的连续测试重复性超过传统单探头,但是绝对准确性,主要考察波束宽度,零点深度前后比等,还是单探头更胜一筹。这个要提一下,一般的平面近场测试也有单探头和多探头。大部分见到的都是单探头的,多探头的系统只见过照片没见过实物,所以用一般的单探头平面近场或者球面近场去做测试是没有多探头本身的这些问题的。

编:我以前做过产品,最终都是看TRPTIS判断好坏的,为什么还要一直谈无源天线测试?
任:因为无源天线测试是有源的基础啊,理论上有源输出功率加上天线的效率dB值就是最终的TRP值,或者有源功率加上某方向上的增益等于这个方向上的EIRP值。但是一个产品研发不得从驻波调试开始,然后效率差不离了再弄有源吗,都把这些基础给拿掉不会省时间的。

编:您觉得做有源测试难还是无源测试难?
任:我觉得都不简单,具体一点说就是有源测试很烦,无源测试很难。有源测试是不难的,烦在特别依赖有源测试仪器与待测机的配合上,我们当年从GSM OTA开始,CDMA,WCDMA,TDSCDMA,LTE,5G,WiFiabgnacax6E,蓝牙2345到现在BLE,又冒出NBIoT,EMTC,CAT1吞吐量这么一大堆东西,乘以每个制式的不同频段,乘以不同的仪器,比如CMW,5515C,8821等等,乘以3D、2D,传导模式,乘以1/12/24/32/64/72探头系统,乘以单极化旋转和双极化切换的使用场景。你算算工作量有多大,还要应付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些特殊待测机的特殊芯片测试策略,应付不同仪器版本迭代问题,应付各种冒出来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想想都头痛,我很庆幸我们这么多年能跟上行业发展没掉队,太费劲了。另外,从难度上来说,我觉得无源更难一些,因为无源测试有很多的方向图比较和判定标准,比如很简单啊,我用增益,波束宽度,副瓣电平,第一零点这四个值一卡,不同测试系统测试场之间的差异就都出现了,这里面如果要找原因就要去看很多因素,比如射频线缆阻抗匹配,探头补偿,转台精度回差加反馈,吸波材料布置,场地静区设计,系统动态范围,放大器线性度等等乱七八糟的,搞归零酸爽的很啊。要是碰上相控阵客户更要了亲命了,单是波位切换就要配置一大堆东西,还要弄时序控制一堆设置,内环外环搞循环,好不容易调试通过满心欢喜看着客户验收,最后客户来一句说你们这个测的还行,但是弄1000个波位怎么需要用一个半小时?我以前在NSI系统上测试只要一个小时,得,接着给人优化吧,真要测试无源测好是很难的,不比有源简单。

编:对,以前做产品弄一个完全的测试报告要好久,尤其是灵敏度,很慢。
任:这就是多探头技术流行的原因啊,搞个功率测试几分钟,无源测试也是几分钟,时间收益是很大的,但是灵敏度还是单探头测试模式,速度提不起来的。另外现在出现一个混响室设计,测试灵敏度,据说很快很准很稳定,我没见过这种暗室,具体原理我也没细琢磨过,能进CTIA文档想必还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个不懂,不能乱讲。

编:那好,那我们谈一些别的吧,现在做路由器都要测试吞吐量,也要模拟测试距离,这个有什么换算关系吗?
任:距离一倍6dB,就这么简单。

编:具体说说?
任:比如你现在测试一个吞吐量,或者测试一个EIRP,空间距离3m测了一个值,那么测试距离拉远到6m会测到另一个值,这两个值的强度差会有6dB。到12m会再加上6dB。换算回吞吐量就是每加6dB衰减,模拟测试距离加倍。EIRP测试就是测试距离加倍,空中损耗加大6dB,从频谱仪看到的会小6dB补偿回去EIRP不变。这只是理论上啊,实际上还要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外太空里面是这个样子的。

编:距离一倍不是3dB吗?怎么是6dB呢?
任:去上网查一下弗里斯传输公式就行啦。具体到距离和强度的关系可以这么想啊,有一个水库往外放鱼,射线状的放鱼,你用一个网去捞鱼,捞到不少,那么你现在加倍距离,就需要四倍大小的网去捞鱼才能捞的一样多对吧。这个四倍的大小就是6dB。这个和那个球面积分,还有闭合球形空间积分一样道理。

编:那吞吐量和TRPTIS有什么关系?
任:有一定的关系,我也不是WiFi开发的专家,我只是知道什么说什么啊,吞吐量这个东西,如果不断地加衰减可以看到从0衰减一直加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下降的趋势,然后直到完全断掉,相当于放到很远处联系不到了。在距离近的时候是感受不到的,以前试过把路由器天线拔掉靠近了也能连上WiFi,很神奇,我也不明白从哪发射出来的。搞好TRPTIS对有一定距离的条件下的通讯有帮助的。其实很多通讯系统都是这样,天线研发的好坏主要在信号差的时候才能看出来,叫什么来着,困难时刻显身手啊。以前华强北的老板把手机放进保险柜能打通电话就行,简单粗暴但是很有效的。

编:我们谈了这么多天线的参数,那么想选择测试场地该怎么选呢?
任:这个要看我们的测试需求是什么,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都是要看投入产出比的,比如搞有源测试的,弄多探头可以测试很快,就弄这个。比如搞小天线研发,做什么胶棒天线,导航天线什么的,弄个单探头测测就挺好,如果是做大的天线的,那就得考虑大的暗室,或者耗时的近场测试,或者干脆楼顶搞一个。如果是开发汽车天线的,就得考虑是弄个开车进去的,还是室外临时场地近场测试,这只是针对常用的民品天线的开发场地选择,如果频率扩展到C波段以上,就是8G以上的频率的话,毫米波通讯,军品和汽车雷达等就又是五花八门了,因为那个远场测试距离公式的存在,对这种波长短的频段的测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测试距离,就要求用其他的技术手段适应新的要求了。

编:哪些技术手段呢?我没接触过这些。
任:比如平面近场,球面近场,紧缩场,PWC,透镜场什么的。

编:有什么区别吗?
任:近场就是占用场地小,静区好,可以室内测试。但是时间太长了,很多时候我们只关心几个特殊切面的信息比如水平切面的增益,增益指向角,波束宽度,副瓣什么的。但是为了得到这几个切面的信息就需要测量整个平面或者整个球面的数据。比如基站天线测试就关心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放到多探头近场里必须得测试3D数据,但是远场只需要转两圈就行了。导致最终测试时间相差无几。

编:那另外几个是什么?
任:紧缩场就是用反射面将球面波转换成近似平面波,PWC就是用类似相控阵的方法用大面积的辐射单元发射平面波,透镜类似望远镜那种也是可以将球面波转换为平面波。

编:透镜是什么东西?
任:龙伯透镜听说过吧?就是类似这种东西,我们也做过相关的研究,可能是我们的材料的原因,不同频率的相位中心不一样,我们又搞不出对应的根据频率前后移动的馈源后来这个预研就失败了,其实这玩意还是挺好用的,省钱啊而且测试速度很快,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相位中心问题导致没法扫频测试,等有空了继续搞吧。

编:PWC呢?
任:平面波转换,这个东西问题就是频带做宽不容易,配相不容易,如果每一个单元都搞移相器那成本受不了,到现在只见过RS推过一种,其他公司没见到过,我也很少参加展会,不知道最新的技术到什么地步了。

编:配相是什么?
任:配相很重要的啊,对于所有相控阵天线研发都需要的,简单说就是要让相控阵的所有阵元的辐射特性都一模一样,有用远场配的,有用平面近场直接配的,还有测完近场反演口径场配的,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啊。

编:配的是相位吗?
任:幅度和相位,就相当于是阵列天线的阵元校准,比如我们一般用平面近场探头对准每一个阵元,然后控制相控阵天线打开这个阵元的发射或者接收,去用网分测试幅度和相位,弄完一张表输回天线就行,有的还需要再来一遍看看是否校准后对不对。把这个搞定了后,相控阵的其他的控制就是纯软件问题了。要不然有可能都是乱的。

编:那就是所有的阵列天线都得校准是吗?
任:那可不一定。比如汽车雷达的天线,基本都是出了芯片后直接进PCB天线了,或者毫米波那种直接进天线模块了,里面的微带什么玩意的长度啊阻抗啊什么的都设计好了,只要SMT没问题就直接干了对吧。还有那些频扫天线看起来是阵列也不需要校准,还有那种最老的军舰上的一个平放的圆筒没完没了的转圈,还有机场上面那种转圈的,那个也是阵列天线,但是是机扫,都不需要配相校准的。

编:那阵列天线分几种啊?
任:这东西很多分法,从我角度看就是相扫,频扫和机扫,有的是结合,比如最新的那个Starlink的地面站就是相扫和机扫的结合。

编:我们经常听到相控阵,这个机扫也能理解,频扫是什么东西?
任:这个我见的也不多,但是确实测过。我也不知道天线背后的设计原理,反正就是设计出来后,一个无源的天线,一根棍子一样,随着频率的变化,主瓣的指向也在变化,比如啊,我瞎说一个频率,X波段的,10-11G,10G这个频点水平面波束指向左边40度,到了10.5G就是指向0度,到了11G就变成了向右边指40度。你看增益指向角与频率的变化图可以看到是一个斜线。具体有什么用处靠想象吧。

编:那这些场地要怎么选呢?
任:如果是高增益天线,很窄波束的,平面近场是首选,因为速度可以忍受同时精度很高。但是平面近场做低增益天线就不太适合。一般选择场地要根据待测天线大小,测试频率,测试要求去决定到底选用什么样的测试场地。

编:那这些近场转换远场是怎么算的呢?
任:这个有点复杂,像平面近场是截取一个平面上的有限的数据进行平面波谱展开,还要加上探头补偿最后在远场重新FFT。如果是球面近场,就是采样一个封闭球面的矢量数据展开然后去映射,什么汉开尔函数,勒让德变换一系列乱七八糟的再合成FFT。这个网上很多的论文谈这个什么快速算法的,有一定的微波理论基础的人都能自己搞的。

编:回到我们刚才那个场地,紧缩场有什么特点?
任:我特别喜欢用紧缩场,测试速度快啊。

编:除了测试速度快呢?
任:好像也就这个,但是对我来说,搞一个紧缩场的场地,只要通过静区验收,剩下的都是远场那套东西,现成的往上一怼就能干活了。很省事。当然紧缩场越往高频越好弄。越往低频越不好弄。我们最低的紧缩场只能到3G,再往低处相位很难搞了,并且尖刺也不好做,卷边的更别想。

编:怎么验证这个紧缩场的静区?
任:我们的做法是面对紧缩场搞一个扫描架,然后XYZ的三维扫描,理想的测试场的场地是这样的,假定把暗室纵轴定义为Z,那么静区内应该任意Z处的XY平面内幅度相等相位相等。任意X处的YZ平面或者任意Y处的XZ平面幅度相等相位按频率正弦波分布。这是理想场地,但是实际上馈源能做到相位中心稳定但是幅度一定不稳定。最终XY平面内会有幅度的变化,我们叫幅度锥削。这个当然越小越好。

编:您一直在说相位,这个有什么用?
任:嗨,不瞒你说,我上手矢量网络分析仪后三年才知道里面能测相位和时延,嘿嘿。

编:妥妥的黑历史。
任:是啊,最开始就是测幅度搞增益,哪里知道还能测相位这么个玩意,不过这都是个学习的过程,领导和客户交给我们的任务有时候是有挑战性的,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学习,都是从小鸟长到老鸟的,如果不能持续学习那就被淘汰了。那个远场的公式实际上是八分之派的相位差反推的。至于为什么用八分之派我不知道,老先生们规定的,我没有深究过。我们作为工程师实现指标是第一位的,我不具备搞研究的深究的科学态度,所以一直混在行业内做产品,没法有论文发表。

编:好的,谢谢任总的分享,今天占用太多时间,非常感谢。
任:哪里,跟您交流也很开心,也很感谢有这个机会分享。谢谢。

赞赏支持